net use命令学习

前题

公司用Windows server 2000作为文件服务器,上面共享了一些文件资料,一般通过远程登陆的方式控制服务器,上传或是下载资料。然而我想将共享映射到本地驱动器上就会报错,因为服务器上的共享文件夹需要特殊用户的账号和密码。于是我就系统学习了一下net use命令使用,整理如下。

1. net use命令简介

用于将计算机与共享的资源相连接(建立磁盘映射),或者切断计算机与共享资源的连接(删除磁盘映射),当不带选项使用本命令时,它会列出计算机的连接。

2. net use命令使用帮助

NET USE  
[devicename | *]   
[\\computername\sharename[\volume] [password | *]]  
[/USER:[domainname\]username]  
[/USER:[dotted domain name\]username]  
[/USER:[username@dotted domain name]  
[/SMARTCARD]  
[/SAVECRED]  
[[/DELETE] | [/PERSISTENT:{YES | NO}]]  
  • NET USE {devicename | } [password | ] /HOME
  • NET USE [/PERSISTENT:{YES | NO}]

3. net use 命令具体实例

首先介绍一下我的实验环境,文件服务器IP地址:10.20.127.131,我在目标服务器上(Windows Server 2000)上建立了一个共享目录,名为TEST。
如果直接在运行里面输入\\10.20.127.131\TEST就会报错


因为其他用户是没有权限访问此文件夹的。那么就需要以特定用户以及其密码来进行访问。这样就需要net use命令。

  • net use 显示现有的连接

    你会发现怎么有一个连接了,因为刚才输入了\\10.20.127.131\TEST的缘故,虽然连接失败,但是连接还是建立了。
  • net use \\10.20.127.131\TEST /del
    删除现有连接,还可以用net use * /del删除全部连接。
  • net use \\10.20.127.131\TEST password /user:username 通过用户名和密码创建连接,password为你的密码,username为你的用户名。连接成功后,再次进入就没有问题了。

  • net use M: \\10.20.127.131 password /user:username映射网络驱动器到本地M盘。

    同样的,你也可以使用字符,如:`net use \10.20.127.131 password /user:username`表示系统指定下一个可用本地驱动器。

知识扩展

上面列举的是比较实用的几个命令,这里提供两个文档可以深入学习一下net use命令。

Windows8.1 update1 新体验

昨天晚上没什么事就把windows8.1的update1更新包给下下来了,体验一下windows8.1的第一个重大的更新,发现对于鼠标用户确实有很大的用户体验改善,看微软团队对于用户的体验调查还是比较到位的。下面列出我感觉比较大的几点改善方面。

1、任务栏

任务栏的样式倒是没有什么改变,依旧那是那样,开始按钮还是原来的开始按钮,也不会再变成开始菜单。那么改变的是什么呢?先上图,如下:
任务栏
你可能会想:诶,Modern UI上怎么有任务栏啦?没错,这就是这个更新的一大特点,这样有什么好处呢?从大的方面来讲,这种设计再次减小了两种界面的隔阂。从用户的角度来讲,减少了用户无用的操作。比如,你在Modern UI想要打开一个传统界面的软件,之前你可以需要点击桌面回到传统桌面,然后打开你在任务栏上固定的软件,然而现在你只需将鼠标滑到下面显示任务栏直接打开软件即可。别看这么点步骤,用户体验完全不一样了。

2、任务栏上的Modern UI应用

根据上一点的介绍,可能你就会推想到,既然任务栏可以在Medern UI来回切换了,那么肯定的,modern UI应用就应该能固定到任务栏上,这样两界面就更统一了,不再像之前那样有很强的分裂感。这个功能改进很赞的哦。
任务栏上的Modern UI应用

3、Modern UI应用的关闭方式

首先我们来总结一下,Modern UI应用的几种关闭方式。
(1)鼠标滑到左上角,选中应用点击右键,选择关闭。(灭绝人性的方式)
关闭方式1
(2)在当前应用界面上,将鼠标滑向最顶上,按住左键往下一拽,关闭了。
这两种关闭方式,很显然我会选择第二种。现在你有了第三种方式了,这种方式就是为我们鼠标用户优化的,方便且熟悉。看图不再做解释了。
关闭方式

4、右键属性

接着上一点,再谈一个为鼠标用户优化的界面改进。还是先上图。
UI右键
如图所示,可以看到右键应用的菜单似乎改变位置了,当初的菜单在屏幕最底下一排,完全没有考虑到鼠标用户的使用体验,微软这次倒是人性化了一次,呵呵。

5、关机按钮

这次更新的主题就是为了改进鼠标用户的使用体验,关机这个最常用的功能必然要在改进之列了,而且关机方式的设计从Windows出来后一直在改进,不知道各位有没有注意到。
(1)刚开始的Windows8(滑到右上角->设置->电源->关机,逼得那会大家都用shutdown命令关机了)
(2)Windows8.1(开始按钮右键多了关机选项)
(3)Windows8.1 update(现在Modern UI上多了关机选项)。
关机1
关机2

6、软件排序

大家应该都知道,在ModernUI下进入所有软件界面后,一对一对的软件,眼花缭乱有没有?想找个快捷方式把他固定到开始菜单上,那叫一个痛苦。坏话不多说了,毕竟已经过去了,这次改进终于有排序了,上图一目了然。
软件排序

总结

总的来说这次的改进非常到位,鼠标用户的用户体验大大提高哦,有兴趣的可以更新下,反正你都升级到Windows8.1了,不差这一次了,呵呵。800+M的更新包对于像我这样的只有2M网速用户还是很大压力的。这里方便大家,把我下载的包包共享出来吧。
下载请点击

量子物理史-微波战争一


胡克,胡克… ,看完量子物理的第一章,我一直在我的脑海里寻找胡克这个名字,中学时代的物理课本里肯定有这个人,可是我怎么也回想不起来了,胡克,这个在当时那个时代仅仅次于牛顿的伟大科学家,现在,在世人的脑海里,居然仅仅剩下“胡克定律”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弹性公式,难道是因为当时牛顿没有涉及弹性方面的研究,才使“胡克定律”存留了下来?呵呵,有些讽刺。

据说中介绍,以及中学时代对牛顿的了解,牛顿在学术上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是他把天上地下所有物理的运动规律总结出来的第一号人物,当然他还在物理其他各个领域均有伟大的研究成果,比如光学,热学,甚至生物化学等方面均有研究成果。

说到光学,让人会想起当时最为轰动的事情——微波战争,也许就是这个,才使得胡克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被牛顿强大的光芒给覆盖了。据了解,当时光学在人们的眼里还没有形成具体的概念,只是人们通过实验,如反射,衍射,等实验,才慢慢的对光形成具体的概念。

当时,以胡克为首的光的波动学说,一直领导着人们的思想,波动学说一度占上风,但是这种状况却由于一位年轻人的一篇递向皇家学会的一篇论文给打破了,就像久久平静的湖面落入一片树叶而起的涟漪。他就叫牛顿,当时的牛顿刚刚30岁,却已经是皇家学会的会员,他发表的论文是他的第一篇学术论文,《关于光与色的新理论》,也就是有名的光的色散的实验成果。可是在论文评议的过程中,胡克却坚持称牛顿的论文盗取了他之前一篇论文的思想,结果牛顿勃然大怒,撤回了论文,而且从此一边倒的支持光的微粒学说,专门反驳胡克的波动学说。

牛顿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可是在性格上,确实被人指为极度小气和斤斤计较的人,但是他在学术的造诣却是无法磨灭的,可悲就是胡克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了,当牛顿在皇家学会的地位越来越高的时候,他发表一系列论文,证明光的微粒学说,微粒学说渐渐在人们脑海里形成。光的波动学说在当时一败涂地。特别是在胡克等波动学说的领头人相继过世后,以牛顿为首的光的微粒学说一直就这统治了100多年。

到这里,才明白过来,为什么胡克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在现在却被人所遗忘。当然在后来又有一位天才少年,打破了微粒学说的统治。当然这就是著名的第二次微波战争了。

这位天才少年就是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创始人托马斯.杨。以他为首的一系列光的波动学说又开始了对光的微粒学说的反击,渐渐的光的波动学说又取得了当时的地位,又产生了波动学说和微粒学说的对峙。

《李开复自传》读后感

zkf

看完李开复自传有一段时间了,之前对李开复的理解,也就是什么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Google中国高级总裁,反正是个很牛的IT成功人士,但是也听过一些负面的新闻。

不过总的来说,对于一个IT人士,他绝对可以算上是个相当有影响力的人物,引用他自己书中一句话。

厉害的IT人士都是很厉害的,比如任何一个网站的CEO,都是了不起的人物,可是,重要的是,他的成功是否能给周围的人带来什么影响。

看完李开复这本书,不仅仅是对他这个人的理解有了更的层次,而已对于什么是成功,什么是影响力等也有一些的理解,另外一个收获就是侧面的了解了当时苹果,微软,Google等公司的一些背景,我想每一位IT人士在业余聊天的时候,也都离不开这几大IT大公司吧。了解一下,也可以作为交流的话题呀,也是不错的。呵呵。

有时候,我在想,成功可以复制的吗?也许你会很快的就把它否决了,每个人的成功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下,抓住了关键的机会。当然,在某一个特定的环境下,要抓住关键的机会,这一个过程是要付出巨大的努力的。不是什么机会就能取得那么大的成就,也不是在任何环境下付出巨大的努力就能成功的。

把握现在的自己,去仔细观察这个世界,付出努力,捉住机会,相信成功会离你越来越近的。这也许是我看完李开复自传最大的感悟吧。

成功可以复制吗?我的答案是:可以的。如果你没有像李开复那样小学时期就去了美国受良好教育,那么你可以努力以达到那样的标准,善于发现你自己的优点,无限扩大它,为之方向坚持不懈的努力。那么你也就算是成功了。

有些偏激的人,看完后就想:“我要是小学也去受良好的教育就好了…,我也会有这样的成就的。”,我想说的是放屁,命运的开始不是自己选择的,但是命运一直把握自己的手里,要怎么发展全靠自己,成功的定义是多样化的,要看你怎么看,握紧自己的拳头,对自己问一句“我成功了吗?”,没有答案是:“no”,那么,努力吧,骚年。

LNMP环境搭建(Ubuntu+Wordpress)

断断续续地学习了大半年的Linux操作系统,总是看一会shell脚本编程,看一会Linux系统管理。没有很系统地学习过。说不懂吧,也懂那么点;说懂吧,什么也说不上来。

早上起来,心血来潮地想配个环境试试,就是LNMP的环境,也算是验证一下自己在书上看的命令行记得的还剩多少,于是就动手了。

人性的弱点-初感悟

在多看阅读器上下了一本《人性的弱点》这本书的样张,以前是最不喜欢看这类书籍的,因为在中学时期,这种所谓的成功类型的书籍在一些书店简直到了泛滥的地步,都是一些说大话,看得你激情澎湃,却没有一点实用价值的书。

但是,卡耐基的这本书,真的是很不错,我一直秉着抵触的心理去读它,却依旧感觉很不错。每读一句话都想给记下来,不停在做标记,同步保存起来,短短的两章,已经有7,8处被标记上了。

比如:

托马斯·卡莱尔说过:“一个伟大的人,以他对待小人物的方式,来表达他的伟大。”

史考伯说,“我认为我所拥有的最大资本就是我鼓动、激发职工的热情的能力。而充分发挥一个人才能的方法,正是赞赏和鼓励。”

“在这个世界,上司的批评最容易扼杀一个人的雄心壮志。我从来都不批评任何人。我认为应给人以工作方面的激励。因此我更加乐于称赞,而讨厌指责挑剔。如果说我喜欢什么的话,那就是我‘诚于嘉许,宽于称道’。”
这就是史考伯的做法。

但一般的人又是如何做的呢?与史考伯正好相反,如果他不喜欢做某件事,他就会吹毛求疵,竭力挑剔它的毛病;而如果他真的喜欢它,他也会闭口不谈,就好像它完美得无可挑剔一样。

每一句话,都深受感触。
他教你的是,如何与人相处,其实这些道理很简单,但是为什么人就是没有办法在现实中做到呢?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福尔摩斯-读后感

近日,对书籍情有独钟,从一本李开复自传开始,就疯狂开始购买电子书,喜欢上电子书,不用抱着一本本大厚的书到处跑了,只需要一个小的电子阅读设备就行了,到哪里都可以阅读,车上,床上,无处不在。

这不,在亚马逊上购买了一本“福尔摩斯”,早在高中时期就对这本书很好奇,而那时的高中,想读这种书,那简直就是跟做贼似的,被老师抓着,书就被老师占为己有了。现在来读这类书籍,总觉得是不是有些晚了,不过没有关系,想看就看吧,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做自己觉得值得去做的事情,在将来不要后悔就行了。本着这种想法,一口气读了两章。

作者,柯南道尔写的这本书,真是很神奇的说,本以为会是以福尔摩斯为第一人称,或是以叙事的方式来叙说福尔摩斯的神奇之处,然而并不是这样的,这本书有两个重要的角色,第一人称是一个叫做“华生”的医生,主要通过华生的第一人称来介绍福尔摩斯,本文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是,好像是你自己在看着福尔摩斯破案,以一个常人的思维来衡量福尔摩斯的想法,这种手法愈加觉得福尔摩斯的神奇之处,神奇到不可思议。

看了两个案件,第一个叫“血字的研究”,另一个叫“四个签名”。两个案件叙述手法都是一样的,首先,有人来求助福尔摩斯;然后,福尔摩斯去现场,当然是以华生的思维来描述现场;接着,福尔摩斯一系列的观察过程以及不可思议的推理思维来解读这个案件;再次,以不可思议的手段,直接抓住凶手;最后,听凶手自己来叙述前因后果,进一步来验证福尔摩斯之前的推断,以强化他在读者心中的伟大形象。

一系列的案件,不同的作案手法,不同的场景,不同的人物,不一样的推理过程,让读者渐渐的爱上这个神奇人物——斯洛克,福尔摩斯。

VirtualBox上Ubuntu Server网络问题

前一段时间,为了在虚拟机中的ubuntu搭建开源博客,由于virtualbox的默认NAT上网方式,是不支持从主机到虚拟机的访问的。所以,我就把默认上网的方式改成了host-only adapter主机模式,默认访问192.168.56.101就可以从主机访问到虚拟机了。后来不知道怎么鼓捣的,就出现问题了,列举问题如下: